“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科普活动 ——“博物馆之夜”在我馆神秘开启
博物馆对于构建美好生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 Wellbeing)”。为迎接这一盛日,17日晚我馆举办了“博物馆之夜”系列科普活动,共有49组家庭参与了本次活动,别开生面的活动形式得到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校古生物学院讲师王世营博士精彩的科普讲座《“从鱼到人”之四肢演化史》为活动拉开了序幕。王老师为大家科学讲解了远古鱼类的鱼鳍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为人类灵活的手掌,并生动介绍了强壮的拇指对于远古人类在狩猎和制造工具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科普部鞠丹老师结合讲座内容,带领现场孩子们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手语操,一起展示人类四肢的演化,这一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沉浸式讲解是“博物馆之夜”的最大亮点。灯光的映衬下,博物馆展现出迷人的梦幻场景,孩子们被分成两组,分别在四个不同展厅针对最具代表性的展品进行了沉浸式专题讲解,使亿万年前的化石重新焕发出生机,让孩子领略了这一浩瀚而神秘的远古世界。配合讲解,老师们还组织了互动活动,在竞猜中加深了对古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着活动的结束,孩子集齐了博物馆纪念印章,并获得了心爱的礼物。
本次“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科普活动的开展是我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将持续秉承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博物馆科普工作创新发展之路,传承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博物馆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相关链接:
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的,致力于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 Wellbeing)
自2020年,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都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积极响应。2023年,我们将重点关注:
目标3 -良好健康与福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特别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交隔阂问题。
目标13 - 气候行动: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在北半球采取低碳实践,同时在南半球采取温室气体减排策略。
目标15 - 陆地生物:保护、恢复和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强化当地领导者的发言权,提升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认知。
王世营博士做题为《“从鱼到人”之四肢演化史》的科普讲座
手语操活动
沉浸式讲解活动